———西站小学暨张红霞名班主任工作室班主任论坛活动简报
伴随着冬日的脚步,满载着分享的喜悦,2018年11月28日,西站小学暨张红霞名班主任工作室隆重举行了以“反思 分享 坚守 成长”为主题的班主任论坛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探索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切实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学生喜爱的班主任队伍。
本次活动邀请了西北师大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泽林教授、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学科专家何宝平主任、七里河区教培中心杨小燕主任及金城名班主任达慧老师、刘燕校长、王颖老师、白玉权老师。西站小学校领导、全体班主任老师及张红霞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张全庆校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首先对与会专家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其次指出了新时代班主任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最后祝本次论坛活动圆满成功。
论坛活动从“好习惯成就大未来”这个话题开始,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习惯的养成要着眼于大处,着手于小处。先搭建框架,提出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再把要求具体化,精细化,最后实行网格化管理,及时开展微班会解决突发状况等等。
针对老师们的发言,金城名班主任王颖老师分享了她的经验——《晕染孩子成长的底色——让习惯成为孩子成长的护航使者》。她认为习惯的培养应该从阅读、班队会、活动体验、家校牵手四个方面开始,用生动的事例让班主任更加明确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对于小学老师来说,小小的教室承载着艰巨的教育使命,缔造一个充满温情、智慧和关爱的教室是老师们共同的心愿。对此,金城名班主任刘燕声情并茂地给我们做了“缔造完美教室”的精彩分享。她认为完美教室必须有自己的灵魂人物,有对新教育的深度认同,有家长的协同参与。她最后以海门实验小学墙上的一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结束话题,引发了老师们深深地思考。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老师们有经验、有困惑。针对老师们如何处理校园欺凌问题的困惑,何宝平主任为大家指点迷津:建议家长在学校给孩子穿着要大众化,不能标新立异,不要给孩子带玩具,班主任多和家长沟通,研究分析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
教育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是我们全面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以及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跟形形色色的家长打交道,如何能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等方面是困扰我们的主要问题,老师们畅所欲言,交流了各自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告诉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学校工作、如何辅导作业,及时鼓励家长,让家长了解教师的职业特性,真诚细心的对待孩子,让家长发自内心的认可老师。
白玉权老师分享的《家校沟通,共育成长》使得班主任老师茅塞顿开,他提出要注重家委会的建设,运用智慧和家长沟通,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享受学生成长的快乐。
达慧老师从高中老师的角度出发提出教育孩子要“外显有规,内涵有德”,作为班主任应常常思考如何把“我要你做什么”变成“我要做什么”。这犹如一记重锤,给班级管理指明了方向。
班级事务琐碎繁杂,常常使班主任身心俱疲,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进行自我调节,保持健康的心境,更好的集中精力投入到班级工作中去,何宝平主任给了我们更科学的方法。他认为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特性,不抱怨;要学会转嫁教育风险,让家长分享经验和做法;要有自己的爱好和社交圈,给自己找到一个舒缓情绪的通道。
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今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新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呢!区教培中心杨主任给我们提出指导性建议:1.希望老师们常常思考“外显有规,内涵有德”这八个字;2.工作室要挖掘此次活动的四个主题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体系,引领班主任成长。3.学校举办活动辐射面再广一些,带领更多的教师成长。
最后,李泽林教授从理论高度做了以下几方面的阐述:1.发挥班主任的智慧,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2.教育要聚焦一个点,螺旋式上升。3.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成长,在感悟中发展4.在期待和赏识中伴随着孩子慢慢成长。
这次论坛活动为班主任搭建了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也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大家深切感受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后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此次活动必将推动西站小学的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