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论文 > 用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学生的习惯培养

用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学生的习惯培养

2014年03月17日 10:06:28 访问量:528
    【作者简介】刘卫红,女,1970年生,本科毕业,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余年,并担任班主任及教研组组长工作,多次在各级各类教学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
 
     [内容提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学生的作用是勿容置疑的,教师也都不言自明。如果学生从小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兴趣地去读书、去学习、去交际。因此,我们当教师的就应利用好苏教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材,借助教材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反复抓,抓反复;家庭与学校,拧成一股绳,循序渐进地抓好学生的习惯,使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关键词] 习惯  培养
    打开苏教版一年级教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一篇篇贴近儿童生活的课文,那一幅幅色彩艳丽插图,无不吸引住读者的眼睛。尤使我感到欣慰地是新教材注重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但有一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对苏教版新教材每册书开始的那几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够重视,甚至视若无睹,认为它既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无法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仅仅是几页图画,无足重轻。可我认为,用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文,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显性和隐性效应。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清楚我们的工作简单说来就一句话,培养高素质的人。那么素质和习惯又有什么关系呢?素,即素来、平日;质就是本质、本性、性格。顾名思义,素质就是平时一点一滴培养成的性格—人们按照一定的规矩行事,久而久之养成习惯,逐渐成为较为稳定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轻易改变的本性。谁都无法否认习惯的巨大力量,它与人的发展终身相随。国外有谚语云:“人是习惯的奴隶。”这就是说,如果学生从小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兴趣地去读书、去学习、去交际。学生时代播下的良种,便可赢得未来的丰收。从人的一生来说,在校学习语文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而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在生产、工作岗位和生活实际中自学语文,则是终身所需,这以后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因此,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便是着眼学生一生的发展,以让他们终身收益。
 
一、 新课标赋予语文教师职责的明确化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学生的作用是勿容置疑的,教师也都不言自明。但在具体的培养操作过程中却又会遇到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对到底要做到怎样这个“度”,很多教师都把握不好:要求不严过于放松,学生养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要求过多过细,管得太严,不但无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是一种负担。在苏教版新教材中,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教学内容的形式出现,是一种教育目标、要求的明确化。在安排上把它作为每学期学习的第一课,在课时上安排了2到3课时加以保证,从中可看出新的教学大纲对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视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当前减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大环境中意义尤为重大。教学的质量、学习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更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好与坏。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多独生子女,怕吃苦,缺乏意志力,更需要从小就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学习乃至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我想:这也许就是苏教版教材如此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缘由吧!既然现在有了明确的要求,具体的指导方法,我们理所应当好好用好这一教学内容,切切实实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培养良好习惯要循序渐进
    新教材的对“习惯篇”的安排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形象性、整体性。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安排的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意在让学生一踏进小学的大门,就有一个好的读、写、看的习惯,为学生一生的学习铺垫基础。二年级第一学期为“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三年级第一学期为“写好钢笔字”,第二学期为“学会预习复习,学写毛笔字”,四年级第一学期为“读书要有选择”。科学的安排了每一学期的训练培养目标,这不仅是一堂课的任务,也是我们在这一学期中应重点加以培养的地方。而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内容,在编排上也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以及不同学习阶段对学习习惯所提出的不同要求,作了阶梯式的安排,循序渐进,既不超前,也不滞后,与学生同步进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把它安排在每册书的第一课,用意很深。刚渡过假期步入校园,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荒疏,对学习一时很不适应。这时先上堂“学习习惯”课,既给了学生一定的时间从自由散漫中走出来,也无疑于上了一堂思想行为教育课,让学生明白从现在起必须打足精神,进入学习中了。而且也受到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可谓“一举多得”。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内容,挖掘内在价值,并持之以恒地贯彻到底,让它成为我们教师进行教学的得力助手,学生学习的好朋友。
 
三、借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习惯关乎人的一生,教师必须做“有心人”,无微不至地全面关爱学生,大处着眼,从对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的影响考虑,一切为了塑造未来的有用之材。习惯培养是具体、微观的,教师必须从小处着手,从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如: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注重言传身教。学生耳濡目染,由此产生的内驱力,对其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又如:指导学生写字必须抓住“关键点”。一年级学生手小力小,写字时往往握笔处离笔尖太近,结果因要看清笔尖的运行而导致眼睛距离本子太近。因此,保证“一寸”到位是“三个一”中的关键。我们若在这些细微的地方引起重视,严格训练,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的形成定会指日可待。
2、反复抓,抓反复
    “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学生的领悟能力有高有低,技能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比如怎么握笔、本子摆放的角度、眼睛和本子的距离等等。老师交待、讲解、示范、纠正好多遍,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记不住,这就需要老师不急不燥、因人而异、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时会出现“反复”。如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走样,这就需要反复抓,不断纠正。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经常中断,就会前功尽弃。
3、家庭与学校,拧成一股绳
    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成教育的随机性尤其需要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学校老师的指导训练固然重要,家长的督促检查更是必不可少。就拿写字来说,学校与家庭就要齐心合力引导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认认真真的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可见,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随时随地地、全方位地予以重视,家庭与学校必须齐抓共管。就第一册“习惯篇”而言,我们的教学因该注意什么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的重要性,而不良的读写姿势一旦定型就较难改变,读写姿势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否读好书、写好字,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骨骼是否正常发育,视力能否保持正常等等,对自己能否健康成长关系重大。
 
四、课堂教学的多样化
    我们有一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对苏教版新教材每册书开始的那几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够重视,甚至视若无睹,认为它既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无法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仅仅是几页图画,无足重轻。就是指导学生看看图,说说图意,就算上完了一节课。其实我们的教学可以更为灵活一些。
1、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兴趣
    可以针对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编一些童话故事或将某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将学习内容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读;还可以举行读书、写字仪式,让学生知道读书、写字是很严肃、很庄重的事,不能马马乎乎的对待。总之,教学要力求生动、活泼,要变枯燥的说教为富有趣味的活动。
2、运用榜样示范,指导仔细观察
    有研究认为:技能、习惯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个由外显认知转化为内隐认知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实质上就是帮助学生完成由外显认知转化为内隐认知的过程。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课本上的照片的作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同学在做什么,是怎样做的。使图上那些同学的具有示范意义的读写姿势储存于学生的记忆之中,以备调用、激活。
3、明确具体要求,反复进行实践
    在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之后,学生对这一习惯的具体要求便已基本明确。如何才能将这些要逐步“内化”呢?只有反复实践,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如示范、比赛、表演等,对学生的读写姿势进行当堂指导,使课堂生动、活泼。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多钻研,巧安排,合理利用,我们一定会挖掘出更多的“金子”。
编辑:张校长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州市七里河区西站小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西站西路3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